當「安慰說話」變成傷害 一起陪伴喪親者走過哀傷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17/04/04 16:13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56

分享:

分享:

「哀傷是拿不走的」,聖公會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安寧服務部高級服務經理Arnold多年來陪伴喪親者走過哀傷,遺憾的是死亡雖然無法預料,但如果陪伴喪親者的人好心做壞事,說了不當的話,反而會加重喪親家屬的傷感之情。現歸納當中的幾句話:

【延伸閱讀】患罕見遺傳病立志成大體老師:盼跟我一樣的人不再受苦

那些令聽者受傷害的「安慰說話」

1. 「時間都過了這麼久,你慢慢忘記他吧」

Arnold說,很多陪伴者如此說,以為家屬忘了就能減輕悲傷,但其實去世的是親人,又豈能忘記,尤其是過節,如清明、重陽、母親節、紀念日,掛念已逝的親人是正常不過,亦不需要壓抑或刻意忘記。

2. 「你還那麼年輕,將來還可以再有生一個」

有媽媽尚未生下孩子,卻不幸在肚中夭折,身邊人看見此情此景,便說「將來還可以再有生一個」,卻不知這樣做反而令媽媽更傷心。

因為生命不能被取代,就算將來再生多個,他們都是兩個獨立的生命,就像養過的寵物離世,其他人跟你說可以養過另一隻,都不能取代原先那隻的生命!

3. 「他離開了也是好事,你不用再這麼辛苦照顧他,也是一種解脫」

誠然,照顧患長期病患的親人需要心力、很累人,可是對於在世的家屬來說,親人不是負累,而是有真實的連結。

4. 「天父已經為你安排最好」

有基督徒的丈夫突然因病去世,她的疑惑可能是「為何我那麼虔誠,天父都要帶走他?」,豈料關心他的教友卻安慰說「天父已經為你安排最好」。Arnold坦言,看似正確的話在錯誤的時間講,是對家屬更深的傷害。

【延伸閱讀】死亡總是來得太痛 搶救是拯救還是不願放手?

這些沒用「安慰說話」

1. 「節哀順變」

「節哀順變」一詞出自《禮記》,可是從字面演譯,只是叫人不要不開心,並順應變故,對於剛經歷重大傷痛的家屬來說,作用不大。

2. 「我很明白你的感受」

喪親家屬的難過並非旁人可以明白,當陪伴者說「我很明白你的感受」時,家屬反而會質疑「你有幾明白我?」

請記住聆聽及陪伴比說話更重要

想真正陪伴喪親者走過傷痛,Arnold建議,可跟據實際情況,說合宜的話,卻要緊記聆聽及陪伴比說話更重要:

  • 第一步:看、聽、講出喪親者的感受

例子:我見到你好難過、我知你好掛念他

Arnold說,哀傷雖然不能忘記,但可以藉著分享當中的感覺,疏導情緒。

  • 第二步:講出自己的感受

例子:我都好難接受,相信你也是如此

假如陪伴者本身認識離世的人,可以勇敢分享你倆的回憶。

  • 第三步:多謝喪親者分享感受

例子:你已經很勇敢面對、你已經很盡力維持生活

除了說話外,陪伴者也可以作2個具體行動,包括:

  • 透過簡單的身體接觸表達關心

比如握手、擁抱、拍膊頭等,有時相比千言萬語,這種陪伴可能來得更貼心。

【延伸閱讀】死亡總是來得太痛 搶救是拯救還是不願放手?

  • 生活層面上幫助喪親者

喪親者除了辦喪事外,也有很多生活煩瑣事情要處理,比如湊仔女上學、做家務等,照顧自己可能也是壓力的來源。當你能在喪親者最艱難的時間替他們解決生活種種煩瑣事,喪親者會記住你不止一句「有事就搵我」,而是主動又實際的幫助。

【其他熱話】中醫拆解睡眠黃金時間 11點前入睡可養顏護膚

【其他熱話】麥明詩的豐富早餐 每日一碗花膠湯